聖稜線O型縱走(O聖),自武陵農場內的武陵山莊起登,一路上坡至武陵四秀之桃山、池有、品田,利用垂降及攀岩通過品田斷崖,到達布秀蘭山連接聖稜線,垂降素密達斷崖,經雪山北峰、凱蘭特崑山、北稜角,終於雪山主峰,回到傳統雪主路線,一路下切黑森林、369山莊、雪山東峰,最後結束於武陵農場內之雪山登山口;本篇文章將對自組隊行程規劃、路線地圖GPX、入園申請與資格、裝備、遊記及感想等進行分享。
O聖路線海拔低至1800多公尺,最高至3886公尺,全長30多公里;走在巍峨壯麗的稜線上,橫越險峻的大石坡及碎石坡上下陡坡,遠眺大、小霸尖山,觀看雪山圈谷地形,夜間甚至可看到台中苗栗一帶夜景。
3天行程時間軸
- GPX下載請連結這裡
- 沿線百岳資訊:桃山(3325m)、喀拉業山(3133m,未前往)、池有山(3303m)、 品田山(3524m)、雪山北峰(3703m)、雪山主峰(3886m)、雪山東峰(3201m,未前往)
- 沿線山屋資訊:桃山山屋、新達山屋、素密達山屋、雪北山屋、369山莊
入園申請與資格
- 入園入山線上申請網:點入後選擇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 限制人數:3人以上
- 能力要求:C級路線以上登山經驗,需上傳登頂照片
- 天數要求:4天以上(可提早走完或撤退)
本次裝備一覽
- 頭部
- 上半身
- 外套:The North Face GTX PACLITE A4E1
- 保暖層:The North Face C939
- 內層:短袖排汗衫
- 手套:EXTREMITIES Sticky POWERSTRETCH Gloves
- 下半身
- 炊煮食物:
- 爐頭:Msr Pocket Rocket 2 Grey、文樑304 食品級不鏽鋼套鍋組
- 碗組、野樂高山瓦斯1罐
- 8餐(3早3午2晚)、行動糧、巧克力、糖果
- 水2000ml(罐子重複使用)、Stanley保溫瓶750ml
- 睡眠系統:
- 睡墊:Klymit Sleeping Pad
- 睡袋:black ice g700
- 其他:
- GoPro、隨身電源
- 防水袋Advanced Elements PackLite Dry Bag Set
- 備用衣物一份(衣褲、內褲、襪子)
- 帶鎖鉤環(D扣)(這次未戴但建議)
- 防曬乳
註:以上裝備皆是國外不同來源商品,建議購買後使用代運平台代收運回來,運費會比較便宜,詳細請看教學文「教你國外網購聰明省國際運費、貨物關稅!」這篇文章。
這趟聖稜線之旅幾經波折,從開始籌劃前的多人響應,3人風光開團,一起研讀路線與登山計畫、追蹤天氣預報,然後確認應該是可以出團了,但不幸地在最後的一天下午,L割到了手指就醫縫針、連動W毅然決然放棄…..,結果只有1人到場,也就是我。
突如其來的變化,其實內心的那個念頭並沒有動搖,獨攀之路從來就不是一個選項,但它最終變成事實時,還是得冷靜地整理好出發前的那些功課及因應接下來會有的挑戰,依照原定計畫按部就班。
乾。
Day 1
於是,7點40分在台北車站東三門搭上了包車,墊了隊友的款,與另一隊雪山西稜的山友併車出發。睡了幾波之後,深夜11點多到達武陵山莊,映入眼簾的,乾溼分離浴室、40吋液晶電視搭載第四台,武陵山莊真的是滿高級的民宿阿,這樣子通鋪1個人700元真是划算(推薦)。
超爽DER。
也是因為如此高檔,睡得很舒適,原定4點出發的計畫,稍微給他睡過頭到5點多,弄一弄6點14分才正式踏上聖稜線O型縱走行程。

桃山步道一開始是約6公里的上坡,沿途上大部分都是要完成武陵四秀或是單攻桃山的山友,遇到O聖縱走的人數是0,一開始走太快沒注意,還走錯路差點拐到池有山的那條路去看桃山瀑布,多走了300公尺才赫然發現走錯XD。老實說,重裝走這段上坡其實還滿累~的~阿。
期間休息了4次,每次大約2分鐘,沿路一直有惱人蒼蠅跟蚊子跟隨嗡嗡嗡(還好不是虎頭蜂)。
在10點50多分登頂桃山。山頂上天氣非常好,但完全沒人,哀,邊緣人登頂照什麼的只能自己來,弄一弄居然也玩了50分鐘,後來終於看到有人從四大鳥山喀拉業那邊走過來…
「喔?那就是就喀拉業R…」
遠遠撇看了一眼,恩,不在我的規劃內,於是趕緊往下一座池有山前進。






14點06分到達池有山登山口,看到大家都把行李丟在這裡去攻頂,但我想要走另一條捷徑下來,所以索性重裝上山。然後很快地在14點15分就登頂池有山山頂,但此時也已經雲霧繚繞,大部分形成白牆,找一片還有藍天的快點拍個登頂照就下山。
簡單收下池有,顆顆。



過了池有山後,接著的著名景點就是池有名樹。


名樹之後大約30分鐘,到達了第一天的山屋—新達山屋,第一天花了大約9個小時半。


Day 2
凌晨3點多起床。
前一天,留守人的L再三提醒走品田時與其他山友結伴,因為登頂前有斷崖,間隔不要太遠,所以這天自願替一6人團體殿後,希望藉著互助順利登頂品田。
整理完畢大約4點重裝出發,除了我外所有人都是輕裝,今天只有我走O聖路線;第二天行程除了登頂品田,還要通過品田斷崖、登頂布秀蘭山連接聖稜線,然後通過素密達斷崖,順道登頂慕特勒布、登頂雪山北峰,最後在雪北山屋睡上一晚,想到就覺得艱辛又累。
有點孤獨。
還沒趕得及登頂,天色已漸亮,確保前面的隊友都走在前頭是殿後的工作,擔心看不到日出。5點51分,還好太陽伯伯等我到了之後,才從遠處的雲海中緩緩升起,喚醒了整個大地。



與6人組合道別,獨自走往聖稜線方向,前面、後面一個人都沒有,又落單了。
有同伴的時光是獨攀的奢侈。
這邊的路徑是裸露無植披的斜坡碎石地面,方向感只能靠前人的疊石或是手機的GPX路線指引;而一旁不是懸崖,就是遠方大小霸的山景….光亮的景色超優,突然撇見了野外的綁繩,哎呀,已經到達傳說中品田斷崖了嗎?
真的很高,挺刺激。
手腳並用,小心翼翼攀爬品田山後的三段斷崖,掌握了拉繩只是輔助、腳步踩點支撐身體的重點,第一段與第三段都算好爬,斜度大約70~90度,找好踩點、手抓拉繩,對於經過攀冰訓練與攀爬謹慎的我,幾步就下去了,但第二段就是高度比較高,大約10幾20公尺高,垂直立面,中間有可休息處,踩點就是比較需要想過再動腳,雖說我是重裝直接下攀,但不見得每個人都行,若是想要手臂比較省力安全,可以人包分離處理。
有一段我就是先對背包打個水結垂降下放,人再接著爬下去,輕鬆多了。



花了大約50分鐘思考、苦惱、動手動腳,才通過這三段斷崖
不知為何的,一個人走在稜線上,總是會有幻聽,以為前面或後面有人在講話討論或是大叫一聲,但其實都沒有,一切都是幻覺,「阿!聽錯了!」大概是背包的聲音,大概是風聲、腳下石頭的聲音,這樣對自己說,不需要太在意。獨攀似乎也是一直在訓練自己安慰自己的能力,與自己對話。
一直都是一個人。
布秀蘭山登頂,這才正式轉進聖稜線,走過巨石斜坡與大小石斜坡,終於看到迎面而來的是‹真人›…
「嗨!」
『你好!』
「一個人阿?! 哪裡人? 從哪邊走來的?」
『對阿! 高雄人! 從新達山屋,桃山那邊!』
「高雄人都很會走,剛剛也遇到高雄人!」 「前面素密達斷崖要小心」
前面也有人?!
看了一下手機,9點多,距離預報說的下雨還久,看了一下天空,無雲。這下應該可以無雨通過素密達,這也是最擔心的事—確認不會下雨。與‹真人›互道加油後,登上那個山頭,接下來就是素密達斷崖了。




經過品田斷崖的洗禮,素密達斷崖就親切的多了,但還是步步為營,沉著思考踩點,當最後一段找不到踩點時,突然想到要應用嚮導訓練所學的義大利半扣,因為忘記帶D扣的緣故,臨機一動打在全身最靠得住的背包腰部繫帶上,輕鬆地完成垂降。完成了這段考驗。
但不知何時粗心,把手機背面相機的玻璃螢幕給撞壞了,只剩下Gopro可以拍照了,心痛。

對於手機相機的事雖然難過,但想到已經完成品田斷崖與素密達斷崖,接下來心理壓力就輕鬆多了,直到走到素密達山屋,有著另一個抉擇要做,到底要不要登上慕特勒布呢?
後來看到中華山岳協會藍天分隊的指標寫著只要20分鐘,那時11點出頭,毅然決然爬上去,大約也是花了20~30分鐘,下山花了10多分鐘,景色滿美的。


下午快3點,天空開始下雨,從間歇小雨轉為傾盆大雨,當時我正站在雪北的正對面只剩下不到20分鐘的路程….急忙地穿起了雨褲,而那座山從清晰壯觀,幾秒間,完全消失,能見度看不到10公尺外,我開始懷疑剛剛登上慕特勒布的決定,如果不爬的話,現在搞不好就不會遇到大雨。
如果不爬好像比較好?
這也讓我想起來,大多數的時候,我常思考上一個決定是不是正確的,真的出了問題,就懷疑剛剛的決定,「這樣真的對嗎」、「怎麼會這樣」云云。於是在大雨的狀態下,短短20分鐘的登頂路程,我走了40分鐘,就算穿了雨衣雨褲,健行鞋還是濕了,為什麼不早點買一雙新的鞋子呢,又責怪起了自己。

完成了雪山北峰,但全身濕的抵達雪北山屋;想起這兩天就算小心翼翼通過了危險的斷崖與幾個大大小小的大石陡坡、小石陡坡,卻在平路因為一顆大石頭絆倒失去重心,頭直接撞到另顆石頭,臉破、褲子也破…
果然無論是什麼樣的路都還是要專注再專注阿。
這一晚,衣服、襪子、鞋子不會乾,雪北山屋的有一群人很吵很靠北,幾乎無視別人在睡覺,幸好我的睡袋很溫暖。


Day 3
後來還是睡著了,凌晨4點,東西收一收,吃個早餐,4點34分踏上回程的路上。
原本是想要在凱蘭特崑北峰看日出的,但因為摸黑與腳程比較慢的關係,來不及走到,天就已經亮了,幸運的是,稜線上的日出也是超級美,我的耳邊好像又聽到遠方有人大喊…
「又是幻聽吧」,心想。






雖然一開始走得比較慢,但還是可以在9點前完成了北稜角與雪山主峰,此時天空突然下起了雨,白雲壟罩了整個山頂,這個天氣比我想像的還快變差啊! 在山頂趁著有訊號,傳訊給留守人L報告情況,順便詢問國光客運的班次。
「阿!13:40往羅東、14:10往宜蘭」這是今天最後的班次了。
看著手機上顯示著9:00,我懷疑起爬北稜角與雪山主峰的決定,如果直接從凱蘭特崑北峰後直接往黑森林方向回369,根本不需要這麼趕吧。心裡盤算,看來一定要在12點到達登山口;由於是雪山傳統路線,我放心地往前往下衝,瞥見里程牌是10.7K。
3個小時,有可能嗎? 衝一波!
其實腳也有點疲倦了,不像是玉山主北單攻那次,只是一天的行程,這次腳已經累積了3天的疲憊份量,說老實話,用赤足跑的方式以腰部帶動大腿,還是滿吃力的,雖然不是痛,但腳底是濕的不舒服的,小腿前的脛前肌也累了。
就以這個狀態,1個小時12分後到達位於7.1K的369山莊。
在山莊前巧遇之前畢祿羊頭縱走的隊友H,是突然被大喊名字回頭才發現,他送給了我一個超大擁抱,話說上次也在閂山鈴鳴山之行遇到C,山友們說好的山上見,都是真的,短暫寒暄補充水分,更有動力繼續。
晴時多雲偶陣雨。
最終在12點19分,到達雪山登山口,完成了O聖,天空開始下起大雨。旋即穿上雨衣,快步往武陵農場遊客服務中心國光客運。幸運的是,途中遇上了好心讓我搭便車的夫婦,順利趕上、搭上了往宜蘭的最後班次。
往前往後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感謝有做足功課臨機應變,感謝留守人,感謝巧遇,感謝好心人,感謝山神讓我完成。
編後小記
- O聖路線海拔低至1800多公尺,最高至3886公尺,全長30多公里。
- 傳說中的品田與素密達斷崖高度介於3~4層樓內,除此之外,稜線上還有途中大小碎石斜坡地形;雖說踏點大致算清楚,拉繩堪用,但素密達最後段3公尺可能須用垂降,建議人包分離,並攜帶帶鎖鉤環以便不時之需。
- O聖路徑算清楚,部分不清楚的,可參考布條、堆石、gps輔助可以找的到。
- 這次申請原定4天,後來提早3天結束;3日行程,每天需行走8小時至12小時左右,第二天比較辛苦,但是是可行的;D1從6點多到15點,d2從4點到16點多,d3從4點多到12點多。
- 承上,如果同行有速度較慢者,往雪北路上還有大小碎石上下坡拉繩,可能會沒力;建議第二天拆成2天,住素密達山屋或是沿途有堪用營地。
- 回程除了包車,大眾運輸從武陵農場回宜蘭或羅東,推薦國光(班次表),搭乘位置是在武陵農場遊客服務中心,距離雪山登山口約7.7公里,徒步近2小時,建議最好是沿路攔搭便車,請善心人士載你過去。
- O聖綜合評價:
✅可及性:2顆星(來回建議包車,回程可大眾運輸)
✅難度:4.7顆星
✅推薦度:5顆星
其他山岳文章:
野溪&溫泉:紅葉溫泉&栗松溫泉|蚯蚓坑
郊山:五寮尖|筆架連峰&皇帝殿|雷霆峰 | 劍龍稜
中級山:七星山|陽明山十連峰縱走|松羅湖
A級百岳:合歡西北峰|玉山|雪山|嘉明湖|北大武|畢祿羊頭|
B級百岳:鈴鳴閂山|玉山主北|奇萊主北|大霸群峰|南湖大山|
C級以上百岳:聖稜線O型|能高安東軍
國外爬山準備篇:
吉力馬札羅|厄爾布魯士|聖母峰基地營|馬來西亞神山|雙橋溝攀冰|百內國家公園|阿根廷Patagonia|巴塔哥尼亞10日懶人包|5000米雪山自助比較
國外爬山遊記:
吉力馬札羅|聖母峰基地營|馬來西亞神山|四姑娘山|百內國家公園
來加入【 我想揪人去爬山】社團, 加入記得回答問題!
謝謝你的分享,此篇已儲存,期待我也能有天走這條!
讚讚
感謝您詳細的分享! 想請問您這趟是否有戴頭盔呢? 這是必要裝備嗎? 謝謝~
讚讚
沒有,但建議要有,尤其有隊友時,上面被隊友踢落石頭會反應不及
讚讚